第三六五回 家祠祭拜 宗族见闻_红楼贾兰:今晚省亲,要不要逃?
笔趣阁 > 红楼贾兰:今晚省亲,要不要逃? > 第三六五回 家祠祭拜 宗族见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六五回 家祠祭拜 宗族见闻

  上次中举,虽然也是开了宗祠,但却不像这次那么轰动,劳动了那么多的族人前来。

  瞧着族人们一个个满足而去的神情,再瞧瞧被贾政搀扶着,脸上洋溢着喜气的史老太君,最后贾兰的目光落在了贾母身后那道体态窈窕,对上那位炯炯有神的丹凤三角眼,美眸的主人察觉了什么看了过来,鼻翼微微扇动,红润的嘴唇显出了一个绝美的弧度。

  这份美貌落在对方的身上反倒令其更添了一分飒爽英气。

  只因她叫王熙凤!

  走在宁国府通往荣国府的私巷里,凤姐笑着对贾兰道:“兰哥儿,真是好风采!好气魄!”

  “婶婶过誉了,什么气魄不气魄的。”

  “你只会谦虚!”凤姐笑指着平儿:“你评评理,这京中八房,一百多户,一个个空着手来,但回去的时候,兜里不但揣着赏钱,手里还拿着各式礼物,光蜜烛就送出去了不下上千根,人人都赞你大方体面,这还不算大气?”

  罢凤姐斜瞥着身旁的平儿,后者抿着嘴儿笑,不住地点头称是。

  贾兰笑着应道:“这几年年景都不好,族里的人日子都苦巴巴的,而今粮价高居不下,些许银钱,还不如发些实物。”

  这次贾兰高中会元,史老太君一高兴,连仆人都发了两个月的例钱,八房族人是亲戚自然不好按着仆饶规格,原本凤姐正头疼着,没想到贾兰居然主动找到了她解决了这个麻烦。

  凤姐仿佛用看着金山那般的眼神看着贾兰:“这一百多户族人,给盐给米,还给蜜烛,那东西连我也不怎么舍得用,你也忒豪爽了吧!”

  贾兰哑然:“那也不是什么稀罕的物品,不过些蜡烛,又有什么不舍得的呢?”

  凤姐瞪大了眼睛:“不稀罕?你可知你那蜜烛质量之好,和宫中用的贡品差不了多少,这等货色的蜜烛外面两对就要卖上一两银子,算上其余东西一下子五、六千两的银子就这样撒出去了,你可真是阔了!”

  “花不了那么多。”贾兰笑着摆摆手,伸出几根手指头给凤姐儿大略地解释了下。

  所谓的蜜烛,顾名思义是用蜜蜡做成的蜡烛,这种蜡烛燃后无烟,不但没有怪味和烟尘,还有一股好闻的香气。

  宫中用的一般也是这种蜡烛。

  最重要的是,蜜烛并非华而不实的货色,论亮度它比火把还要高,在古代唯有大内以及富豪之家才能用的起。

  若是从它处采购进来,确实花费不菲,不过这次分发出去的蜜烛其实是北庄这一年多来养蜂的副产品,基本不用贾兰另外支出。

  其实北庄原本也有养蜂人,在中土,蜜蜂的人工养殖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,可谓源远流长。但在北庄,因为不得其法,产的蜜无论是质量和数量都差强人意,贾兰也没怎么去管,尽管他有着后世的眼界,可不会就是不会。

  直到前年岁末,一名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女拿着倪二的介绍信来到北庄,此人据祖上是蒙元的御用养蜂人,有着一手养蜂的绝活儿。

  蒙元本是草原游牧民族,入主中土之后仍旧保留了对肉食的偏爱,但又吸收了中土百姓“嗜蜜”的风尚,将蜜用于肉食的烹饪成为蒙元贵族独特的饮食风尚之一,通过加入蜂蜜,配合其他香料来祛除生肉的膻腥之味,提升口感和味道。

  这位养蜂人姓杨,本是辽东人,因得罪帘地豪族遭下黑手暗害,机缘巧合被倪三夫妇救下,得知老人遭遇,又知晓老人有着这么一门手艺,于是便举荐其来到北庄,倪三一直记着贾兰让他们帮忙物色各种工匠手艺饶请求。

  北庄经过这些年的打理,果树成林,作物丰盛,有了较好的自然条件,在老杨的打理下,北庄的养蜂产业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。

  取去蜂蜜后的蜂巢经过加工成了蜂蜡,再经过匠人之手,倒模定性,再加上烛心,一根根蜜烛就这样制造出来,北庄由此也多了一个副产业。

  只是蜂蜡产量仍旧不大,尚未形成规模,只能先供应给府里的哥儿和姐儿。

  后来贾兰遣人把生产出来的蜜烛送给大观园众人,见到此物的李纨心中一动,和探春合计起来,让北庄派人采集起园子里的花蜜,一年可以收成四到五次,给园子里又添了一份进项。

  面对凤姐的恭维,贾兰只是笑了笑。

  虽轻易他不会介入宗族的事务,但不代表他什么也不管。

  穷则独善其身,达者兼济下。

  下他管不来,但对贾家贾兰还是有些自己的想法的,他主动找上凤姐,给每户族人分了一石粮食,盐若干,蜜烛二十对,家中有适龄孩童的,还送了一套朱子的《四书集注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1rp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1rp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